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青海血蜱重组蛋白Hq001的结构预测与原核表达
刘岳青, 马林源, 马静, 陈开廷, 曹美娜, 王雪薇, 王鹏, 高金亮
摘要6)   HTML    PDF (2288KB)(18)   
目的 对从青海血蜱唾液腺cDNA文库中克隆出的1个新基因 Hq001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三维理论模型预测,并评估其与Kunitz型蜱源抗凝血蛋白质之间的关系。 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-30a- Hq001并转化至感受态大肠埃希菌( Escherichia coli) BL21(DE3)中,对目的蛋白进行重组表达。使用开源软件AlphaFold v2对去除信号肽的Hq001氨基酸序列进行三级结构预测,以此得到三维理论模型。并使用开源软件GROMACS v2023对三维理论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(MD)模拟优化,应用ANOLEA和MolProbity等工具对模型质量进行评价。 结果Hq001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0a- Hq001E. coil BL21中表达后以包涵体形式存在。序列比对与结构建模结果均表明Hq001蛋白具有典型双Kunitz-BPTI型结构域,并与Bikunin、Boophilin、Ornithodorin、Ixolaris等具有抗凝血活性的Kunitz-BPTI型蛋白具有序列及结构相似性。经过1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后理论模型均方根偏差在3 Å左右达到平衡,选取其中能量态最低的结构模型(总能量=-20 716 640 kJ/mol)作为最终模型。 结论 蛋白质三维理论模型证实Hq001蛋白具有保守的Kunitz-BPTI型结构域,与来自微小扇头蜱的Boophilin在序列与结构上均较为相似,Hq001蛋白可能具有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相似的结构与功能。
2024, 35 (2): 138-144.    doi: 10.11853/j.issn.1003.8280.2024.02.002
实时荧光RT-PCR法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
田汶佳, 邓良利, 李鹏, 张伟, 刘竹, 马林
摘要279)      PDF (1149KB)(982)   

目的 从四川省成都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样品, 快速检测蚊虫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(JEV), 并确定JEV基因型别。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-PCR方法检测蚊体内的JEV。利用一步法RT-PCR试剂盒扩增阳性样品PrM区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, 测序后应用Clustal X1.83和Mega 5.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, 并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。结果 2012年采集三带喙库蚊雌蚊10 656只, 分为219份, 检测出7份JEV阳性核酸样品, 阳性率为3.2%。扩增PrM区域特异性核苷酸序列674 bp, 经鉴定均为基因Ⅰ型。与国内外部分GⅠ型的相关序列比较, 核苷酸同源性为91.5%~100%, 氨基酸同源性为94.9%~100%, 其中与四川省SC09-X08株同源性最高。结论 实时荧光RT-PCR法能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中的JEV, 成都地区存在基因Ⅰ型JEV流行。

2015, 26 (2): 137-140.    doi: 10.11853/j.issn.1003.4692.2015.02.007
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
邓良利, 马林, 孙毅, 时炜, 田汶佳, 何建邯, 廖骏, 肖霖, 刘竹, 张静, 蒋峥
摘要742)      PDF (891KB)(958)   
目的 测定成都市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,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。 方法 采用凝血反应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。 结果 成都地区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为0.873(雄)和1.439(雌)mg/kg;对溴敌隆ED50为1.091(雄)和1.296(雌)mg/kg 。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,该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0.578~0.676之间;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2.125~2.321之间。 结论 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溴敌隆已产生抗药性,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;在鼠害治理中,杀鼠灵可作为替代药物。
2012, 23 (3): 239-241.
彭州市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蝇类防治初报
马林1, 杨波2, 梁娴1, 罗国金2, 廖骏1, 彭楠1, 王艳梅1, 王成1, 高源1, 潘茜1
摘要1128)      PDF (402KB)(905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调查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蝇类防治工作进展和效果,科学指导防治工作。方法 在临时安置点采取环境卫生管理、定期化学杀灭和家庭防蝇,用笼诱法调查蝇类种群,用目测法监测厕所和垃圾堆(桶)、帐篷内、帐篷外3类环境的蝇密度,用现场观察法调查孳生地管理情况,以及村民的防蝇、灭蝇方法。结果 家蝇是临时安置点的优势种(96.85%),地震后第4~8周临时安置点厕所与垃圾堆、帐篷内、帐篷外的平均蝇密度均低于1只/m2,第5周时厕所配置达到100%,垃圾收集设施配置及其及时清运比例分别为76.92%和69.23%,家庭剩余食物加盖保存率为94.01%,碗筷入柜或加盖保存率为93.00%。结论 综合防治措施在临时安置点的蝇类防治中得到有效执行,蝇密度低于四川省卫生厅建议的控制标准,今后应强化对孳生地蝇蛆的控制。

2009, 20 (2): 124-126.
褐家鼠雄性不育处理后的社群生殖行为研究
王酉之1;陈东平1;马林2;杨世枣3
摘要1065)      PDF (106KB)(735)   
目的 研究褐家鼠不育雄性的社群生殖行为。方法 (1)春季将30只雄性褐家鼠分为5组,每组6只;其中不育高等位鼠2只、多数低等位鼠5只、少数低等位鼠2只,混以普通可育鼠4、1、4只作为1~3组,不育鼠6只和正常可育鼠(对照)6只为第4组和对照组,观察其追逐、斗殴、爬跨行为。(2)将上述各组鼠与未孕雌性鼠10只同笼饲养12 h,2周后处死,观察鼠受孕率及胎仔数。结果 (1)高等位组,鼠追逐、斗殴行为分别为71.4、23.5次/5 min,孕率1/10;多数低等位鼠则为17.9、11.02次/5 min,孕率4/10;少数低等位鼠为67.4、20.9次/5 min,孕率1/10;不育组鼠为64.4、22.0次/5 min,孕率为0;对照组孕率为7/10;(2)爬跨行为,高等位组为11.7次/5 min,低等位鼠、少数低等位鼠、全部不育鼠分别为17.0、11.0、12.4次/5 min;(3)经统计学处理,确认有高等位鼠存在组,攻击行为频次明显增强,交配行为频次减少,而低等位组则相反。结论 不育处理后社群生殖行为(雄性功能)未受影响,由于不育高等位鼠的“竞争性繁殖干扰”与不育的双重作用,促使群体孕率显著下降。
宾馆蚂蚁的防制效果观察
马林; 叶庆临; 曹若愚; 蒋峥; 陈芸
摘要441)      PDF (48KB)(606)   
城市高层建筑的鼠患调查
马林; 杨学荣; 窦丰满; 蒋峥; 曹若愚
摘要424)      PDF (603KB)(508)